媒體問柯文哲,會不會「羅柯結盟」?
柯文哲回答:「想太多」
我倒覺得柯文哲這樣的回答是:「想太少」
羅柯同盟,真的是「想太多」嗎?
從政黨的主體性來説,我不會也不可能和柯文哲「同盟」
我的目標就是爭取2022代表國民黨參選台北市長
如果初選勝出,我有信心為國民黨贏回台北市
但若初選輸給其他國民黨同志,我也會100%支持國民黨初選勝出者
為國民黨贏回台北市
所以,如果是指台北市長選舉的「羅柯同盟」
不用想太多,除非民眾黨不推派人選,決定支持國民黨
答案是,「想都不用想」
然而,在選舉之外,
羅柯同盟,真的是「想太多嗎?」
首先,在促進台北市的建設發展上,只要是對台北市有利,即便政黨不同,羅柯為什麼不可以合作?
我一當選台北市議員,第一件事就是宣布,不接受違建的關説請託
這當然不是容易的決定,我必須承受很大的選民壓力
我不只以身作則,我還建議柯文哲建立制度,杜絕民代對違建的關説請託
柯文哲也接納了這個建議,提出了「違建爭議處理委員會」的新作法
當這個新機制送進工務委員會,我也是第一個表態支持的
所以柯文哲在接受媒體訪問,問及他處理違建的新作法時
柯文哲説:「像羅智強就很有氣魄,他完全不接受這種違建的陳情,如果每個議員都像羅智強這樣有guts、氣魄,讚啦」
我「不分黨派、就事論事」地建議並支持柯文哲杜絕違建的關說請託
而柯文哲也能「不分黨派、就事論事」地肯定我以身作則拒絕違建的關說請託
請問,這樣算不算「羅柯同盟」?
此外,我也建議並支持柯文哲的囤房稅政策、限制建築物懸掛競選看板政策、推動台北市公投自治條例的修正還權於民……
我還率先為台北市砲轟中央廢印花稅,我提出的論述,也被柯文哲採用,成功擋住了中央,為台北市保住了每年50億的財源
請問,如果能夠捍衛台北財政、推動台北建設、實現台北正義、改善台北環境,羅柯為什麼就一定要因為政黨的分別,就一定不可以同盟?
其次,在制衡國家執政者的角色上,面對民進黨的濫權獨霸,現在,在野黨合作,都不一定能夠制衡民進黨,何況是不合作呢?
以捍衛新聞自由為例,當柯文哲在中天關台風波中,挺身為新聞自由發聲,我第一時間喊讚;同樣的,即便我不喜歡陳水扁,當陳水扁提醒民進黨「台灣不能只有一種聲音」時,我也一樣不吝給予肯定
請問,這算不算「羅柯同盟」?
所以,如果説是「台北市長選舉的同盟」
我一秒都不用想,答案是,不會
但如果是「推動市政進步的同盟」,是「制衡者的同盟」
我也一樣一秒都不用想,答案是,「Why not?」